爱爱医会议

首页 会议预告 会议新闻 专家访谈 会议服务 精华课件 会议专题
时间 地点 学科

时间:

取消选择
取消选择
  • 全部城市:

您当前的位置:爱爱医会议频道 > 内分泌 > [PUDF2012][2012北大糖尿病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PUDF2012][2012北大糖尿病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时间:2012年07月06日来源:医学论坛网

    2012年5月5-6日,“2012北大糖尿病论坛”(pudf 2012)在北京九华山庄会议中心隆重举办。本届会议以“糖尿病转化医学”为主题,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和《中国糖尿病杂志》社共同主办,来自国内外的着名专家学者和医务工作者及28家医药企业代表共1800多人(其中注册代表1595人)出席了会议。医脉通有幸亲临现场,为大家报道此次盛宴。

2012北京大学糖尿病论坛开幕式 2012北京大学糖尿病论坛闭幕式

        1 纪立农和郭晓蕙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图2 郭晓蕙和洪天配教授主持大会闭幕式

2012北京大学糖尿病论坛主会场 2012北京大学糖尿病论坛

图3  座无虚席的大会主会场报告厅

    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作为一个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糖尿病控制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更好防止和控制糖尿病, 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从2005年确定每年5月定期在北京举办“北大糖尿病论坛”。从2005年至2012年,北大糖尿病论坛继往开来,历经八届,每届都跟进世界的步伐,针对当时糖尿病热门话题、前沿新知展开讨论与分享,共同探寻糖尿病防控策略和解决之道。

    本届会议旨在更有效地促进将医学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组委会特别邀请30多位最前沿的顶尖学术泰斗们做了27场精彩的报告,专家们就“糖尿病转化医学”的5个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1、转化医学的定义和重要概念

    在这个专题中,邀请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km venkat narayan 教授介绍“糖尿病领域的转化医学研究——理念和发展现状”,默沙东公司药物流行病学部的周伟博士将介绍“比较效益——未来指南制定的核心理念”。

    2、转化医学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在这个专题中,国内外的学者共同探讨了“糖尿病治疗药物dpp-4抑制剂的研发”、“将单基因糖尿病的遗传研究成果转化为个体化治疗”、“将生物标志物转化到白血病的治疗方案中”以及“胰岛素泵标准治疗的转化实践”。美国健康伙伴研究基金会的patrick j o'connor 教授介绍了“将ada指南转化为普通医生的常规临床行动”。

    3、指南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差距——转化医学的动力

    在这个专题中,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郑志杰教授介绍了“疗效和有效性”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詹思延教授介绍了“实境研究中的信号与噪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翁建平教授介绍了“指南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差距——1型糖尿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纪立农教授介绍了“指南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差距——2型糖尿病”。

    4、将临床证据转化为临床实践——障碍与对策

    在这个专题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km venkat narayan 教授介绍了“糖尿病中的转化研究——idf‘桥’项目的启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孙子林教授介绍了“为什么smbg难以成为更好的糖尿病管理工具?”,指出smbg在非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中存在争议以及smbg存在某些局限性,使得smbg难以成为更好的糖尿病管理工具,而新型数字尿糖仪的出现可能推动smug的应用。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的阎丽静教授介绍了“将慢病防止标准诊疗转化到乡村” 的障碍与对策。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edwin b. fisher 教授介绍了“将同伴支持概念转化到现实世界中的糖尿病管理——需要考虑什么?”,指出在临床实践中不提倡单一的同伴支持方案,而应寻求与网络组织一起合作推动工作的进展。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周智广教授介绍了“将lada 概念转化为临床实践——我们需要什么证据”。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邹大进教授介绍了“将减肥手术转化为糖尿病常规治疗——我们需要怎样的临床体系?”,指出国际糖尿病联盟已正式发表声明,承认代谢手术可作为治疗t2dm的方法,我国手术治疗糖尿病的专家共识的提出,为我国手术治疗t2dm提供了依据,但今后仍需要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使内外科治疗能更好地协同起来,共同致力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国人民**总医院的陆菊明教授介绍了“将糖化白蛋白转化为血糖管理的工具——当前现状及未来方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郭晓蕙教授介绍了“在门诊开展胰岛素标准治疗 —需要考虑什么?”。

    5、正在进行的转化研究——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证据

    在这个专题中,一些学者介绍了新药的研究进展,包括“afrezza?? - 仿生理餐时吸入式胰岛素”、“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型抑制剂及其用于代谢性疾病治疗的潜力”和“gpr40激动剂及其用于血糖控制的潜力”,南京大学鼓楼医院的朱大龙教授介绍了“干细胞治疗转化为糖尿病临床治疗所需的关键证据”。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贾伟平教授介绍了“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及其临床转化潜力”,指出如何将遗传学的研究发现转化到临床实际工作中是研究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易感基因,但使用这些易感基因来预测糖尿病尚显不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杨志敏研究员介绍了“与糖尿病相关的新药评价中间指标——他们会成为历史吗?”,指出在新药临床评价中,药品监管当局通常会采用临床终点指标作为最终的疗效评价指标批准新药上市。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大量临床研究数据的积累,一些替代指标与临床获益的相关性也逐渐被验证,最终用于新药的临床审评,并作为有效性评价指标批准新药上市。但罗格列酮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使人们有开始思考替代指标是否真的能“替代”临床终点指标,作为患者临床获益的评价标准。有关炎症反应在t2dm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发病中究竟是驱动因素、无关角色或有益反应,近年来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洪天配教授介绍了“糖尿病的抗炎治疗——一个值得追求与探索的概念吗”。 2012北大糖尿病论坛(pudf2012)系列报道持续更新中!

欢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