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会议

首页 会议预告 会议新闻 专家访谈 会议服务 精华课件 会议专题
时间 地点 学科

时间:

取消选择
取消选择
  • 全部城市:

您当前的位置:爱爱医会议频道 > 其他 > 胡申江教授专访:务实 求精 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

胡申江教授专访:务实 求精 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

时间:2012年07月06日来源:365心血管网

    记者: 胡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2012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将于2012年6月28日召开。众所周知,学术年会是浙江心电生理领域的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学术盛会,对心电生理学科的发展和临床规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大会主席,请您就目前会议的筹办情况做简单的介绍,以及本次会议的论坛与往届相比,具有哪些突出特色?

    胡申江教授:本届大会秉承往届学术年会的成功经验,继续传播新医学理念、技术和进展。大会邀请了国内外着名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专家展望心律失常学的发展前景,述评当前本领域的重大进展,探讨目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扩大与会者的学术视野,规范和提高浙江省各地的临床医生、特别是从事心电生理与起 搏学科诊治工作的医生的心律失常诊治水平。会议形式丰富多彩,包括专题讨论、专家共识、焦点争鸣、病例讨论、心电循证、HRS 会议热线传递等。会议期间还将进行第三届“心电图诊断知识竞赛”,本届心电图竞赛将面向全体青年医生和在读研究生,为青年医生和研究生提供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

    记者:据了解,本次年会的主旨是展示一年来浙江省在心律失常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加强与国际、国内省市的学术交流,追求学术共识,推进各项新技术、新治疗在浙江省规范应用。作为浙江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请您介绍一下一年来浙江省心电生理学科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胡申江教授:2011年,是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科蓬勃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由于浙江省的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各位委员、全省各地从事心血管病学专业和心电学专业的临床医生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我们顺利和圆满地完成了去年所制定的各项学术目标,例如在温州美丽的瓯江边顺利地举行了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年会,到会人数创历史记录的900余人;同时学会组织专家在宁波、金华和湖州等地举行了多次巡讲,将学科发展的新进展新理念带到全省各地。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学会积极宣传国内外的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及诊治规范,以指导各级医生的日常临床工作。在2011年,学会为支持年轻医生临床及基础科研工作,首次创建了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通过申请者的书面申请、现场答辩、以及专家的评审等等环节,青年科研基金支持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医生的创新性项目;另外,学会组织和支持省内各级心血管病专业的医生,努力将我省在心电生理与起搏学领域的一些基础/临床研究结果及临床案例,通过国内学术会议和期刊投稿与全国各地的医生进行分享,提高了我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工作在华东、乃至全国的影响;在2011年学会还积极筹备组建了“心电无创学组”,为大力推广无创心电学的基础及临床应用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并将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促进心电学事业在我省各地的磅礴发展。

    记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是重要的房颤上游治疗,LIFE和VALUE研究显示ARB新发房颤率低于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SOLVD、CHARM和Val-HaFT研究显示ARB新发房颤率低于安慰剂。但最近的一些研究也提出,使用ARB与新诊断癌症危险轻度增加相关。但国内外权威机构目前来说还没有发出过用药风险的警告,对此您是怎样看的?此外,能否请您谈谈使用ARB类药物治疗新发房颤应注意哪些问题?

    胡申江教授:2010年6月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Sipahi等发表了一项震撼世界的关于血压管理的荟萃分析提示,与安慰剂相比,ARB增加了8%的癌症风险,其中肺癌风险增加25%。这项研究引发了欧洲EMA和美国FDA对ARB安全性进行审查,不久之后两大机构宣称ARB类药物治疗不升高患者发生癌症的潜在危险。但值得注意到是“两大机构的结论基于药企提供的研究层面数据,而非患者层面的数据”。因此,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但是尚需更多的客观证据——循证医学的证据进一步说明问题。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对ARB在临床中的应用,仍应严格按照国内外的房颤指南中依据相关循证医学的提出的适应症进行,同时针对各类ARB药物药品说明书中标明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进行个体化运用。关于ARB类药物治疗房颤的问题,首先2010年的欧洲心脏学会的心房颤动处理指南强调,房颤的预防是房颤治疗的主要目的。2002年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的AFFIRM研究发现,对于心房颤动的病人,与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相比,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的死亡率并无降低,同时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2008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另一项研究也显示,对于伴有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不能减少房颤患者的死亡、中风、心力衰竭恶化和复合终点事件。由于房颤发生后再恢复窦性心律的临床研究结果并不理想,2008年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提出,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患者,与控制心室率相比,并没有充足的证据显示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能减少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关于房颤的“上游治疗”,2010年ESC心房颤动处理指南指出,新的指南对此有更多的期待,但是没有提出I级推荐指征。指南强调了房颤的原发疾病的治疗,指出预防或推迟高血压相关的心室重塑、心力衰竭或炎症反应(如心脏手术后)可以延迟新发房颤的发生(一级预防)或减少房颤的复发(二级预防)。如果进行房颤的“上游治疗”,这方面的处理常常优先采用ACEI、ARB、醛固酮拮抗剂、他汀类药物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房颤的“上游治疗”。但是指南认为,尽管这些药物治疗在房颤的动物实验中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临床研究结果尚有争论。其中有较好的临床证据的是,ACEI和ARB有利于心力衰竭患者房颤的一级预防,他汀类药物有利于冠脉搭桥手术后房颤的一级预防。

欢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