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会议

首页 会议预告 会议新闻 专家访谈 会议服务 精华课件 会议专题
时间 地点 学科

时间:

取消选择
取消选择
  • 全部城市:

您当前的位置:爱爱医会议频道 > 心血管 > 张玉顺教授专访:响应"三个回归"加强介入医师全面分析能力

张玉顺教授专访:响应"三个回归"加强介入医师全面分析能力

时间:2012年07月06日来源:365心血管网

    编者按:由亚太心脏联盟结构性心脏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主办,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医院承办,介入放射学杂志、心脏杂志协办的“2012中国结构性心脏大会(2012CCSC)”将于 2012年7月12日-15日在江西南昌隆重召开。我们有幸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玉顺教授做了独家专访。

    记者:张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2012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2012CCSC)”将于2012年7月12日在江西南昌隆重召开。作为大会的秘书长,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相当繁重。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大会的设计构思,以及前期的准备和组织工作情况?根据您的了解,您认为哪些论坛和演示将成为广大医师关注的焦点?

    张玉顺教授:2012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是亚太心脏联盟结构性心脏病分会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次学术大会,经结构性心脏病分会第一届常委会讨论,决定将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定为亚太心脏联盟结构性心脏病分会的年会,其英文名为China Congress Of Structural Cardiology(CCSC)。为了办好此次大会,在胡大一和朱鲜阳两位教授领导下,结构性心脏病分会先后召开了2次常委会和多次碰头会。多个省市积极承办此次盛会,由于江西省积极响应**和卫计委的号召,全省对于14岁以下先心病患儿全部实行免费治疗,这样有多个中心都开展了先心病的介入治疗,迫切需要技术指导和提高;但同时该省瓣膜病发生率也高,特别是在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故将会议地址定在南昌。

    本次会议邀请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心血管专业、介入放射专业和医学影像与超声诊断等领域的专家,就心血管领域的热点问题、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与影像诊断进展与规范化以及先心病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我相信,这次会议必将会促进我国心血管病、特别是结构性心脏病的发展。

    结构性心脏病有其特点:与其他心脏病比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更为迅速,但不平衡性也非常明显。为此,大会总结以往的经验,会议安排考虑三个原则:1、既要追踪前沿又要重视差异:如我们不仅重视主动脉瓣狭窄介入置换和二尖瓣关闭不全介入治疗等前沿知识,也要重视复杂性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国仅对简单先心病介入治疗领先;2、不能只重视介入治疗而忽略影像诊断:应加强介入医师全面分析能力;3、重视临床,应“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和回归基本功”。

    记者:经历了8年的发展,本届会议将更名为“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这标志着论坛正式成为结构性心脏病的全国性专业学术平台。作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领军人物,您自始至终都参与、目睹和见证了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发展历程,值此会议召开之际,请您回顾并评价一下近年来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的变化。

    张玉顺教授: 结构性心脏病一般是指解剖异常引起心脏内部结构的改变所造成的心脏病理、生理的变化,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和心肌梗死等。其中既包括先天性也包括获得性;既有诊断也包括治疗,主要是介入治疗。近年,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结构性心脏病已成为一个新的亚专业,在各种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开始设立结构性心脏病专场,学术刊物上有结构性心脏病专栏,在2006年TCT会议上,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被单独列为一个会场。

    1984年Inoue开发二尖瓣球囊导管,成功开展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1985年我国引进并推广这一技术。90年代中期国产器械问世,由于价格的低廉使得技术推广加快,开过一些区域性会议,但随着粉丝病发生率的下降,近10余年二尖瓣球囊扩张数量锐减,已很少有专门会议召开。先心病介入治疗源于1966年,直到1997年以来,Amplatzer相继开发了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封堵器,使介入技术和器材趋于完善,才为先心病介入治疗广泛开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技术趋于成熟并推广;2003年国产器械问世,由于价格的低廉使得技术推广加快、受益患者显著增多,同时我国是人口大国,有先心病患者累计200万,每年新增15万,这样先心病介入治疗在我国推广普及非常快。基于此,2004年我们在西安举办了首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与超声诊断研讨会”,以后又在沈阳和成都举办了两届。2007年与“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研讨会”合并,更名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研讨会”及后来的“结构性心脏病论坛”。以便与国际接轨。近年,随着瓣膜病介入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化学消融及CRT治疗等的发展,每年一次的“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已发展为名副其实的结构性心脏病诊疗盛会,为我国培养大量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人才。特别一提的是,***的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技术也经过结构性心脏病论坛这个平台,传向世界各国。

    记者:据了解,2011年10月29日,亚太心脏联盟结构性心脏病分会在西安正式成立,作为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分会在加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学术交流上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分会成立半年来,已经和正在开展的重点工作项目都有哪些?

    张玉顺教授:先心病与人口出生率有关,中国是人口大国,理所当然先心病患者多。同时随着老龄化的到来,瓣膜病发病亦越来越多。这样结构性心脏病已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随着医学的进步,特别是介入治疗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用于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下一个介入治疗的热点必将是结构性心脏病,主要是瓣膜性心脏病。摆在心血管医生特别是结构性心脏病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新技术,推广、规范和提高现有技术,提高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成功率。但由于历史原因,结构性心脏病没有一个专门组织机构,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促进结构性心脏病的发展,成立了亚太心脏联盟结构性心脏病分会。分会成立了第一届委员会;正在组织筹备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撰写先心病肺动脉高压中国专家共识;撰写先心病介入治疗指南等工作。各地区委员,仍在不断响应胡大一教授的号召,开展爱心慈善活动,为贫穷地区先心病患者减免治疗费用。

    记者:近年来,胡大一教授致力于倡导“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的理念。我们知道,您以完成心脏病介入手术例数和技术精湛闻名于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界,可否请您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看待这“三个回归”?

    张玉顺教授:与冠心病比较,结构性心脏病种类杂且繁多、临床体征多、辅助检查多,更难于掌握和学习。而且就单病发生率来讲,不像冠心病那样更常见。因此,好多心内科医生能诊治好冠心病、高血压,但不能掌握结构性心脏病,甚至不了解结构性心脏病或不感兴趣,对结构性心脏病的理解仅处于大学学习阶段。前几天,有个医院作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病人为58岁女性,右房右室很大,肺动脉明显增宽,但缺损仅5mm。他们不考虑这么小的缺损是否可解释临床现象,只考虑病变是否可封堵。术中发现重度肺动脉高压,电话会诊,我们告诉他这样病人可能是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不能做手术,否则会起反的作用,后才终止手术。后经全面检查该患者被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后明显好转。可见,我们确实应该响应胡大一教授的倡导“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这样才不至于误诊误治。特别对于从事非常复杂的结构性心脏病专业的医生,“回归”就更为重要。

欢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