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几年动脉硬化早期检测这一概念在国内得到了很大关注,您认为这种检测技术是否已经成熟 ?是否需要进一步推广普及?
胡大一教授:动脉硬化病变是多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早期筛查并发现动脉硬化病变有助于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阵线前移,并在疾病的早期阶段采取综合干预措施。OMRON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已经能够非常准确地对血管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使我们可以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发现高危人群。对于已经发生明显心血管疾病者,这些新技术手段则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细致地了解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因此,应该大力推广其在日常临床工作以及健康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记者:多项临床研究也证实,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多从内皮功能障碍开始,您对此有何看法?
胡大一教授:这是世界研究的一致的结果,动脉血栓形成的最早机制并不是出现血管狭窄,而是血管功能改变,内皮细胞一方面会分泌一氧化氮(NO),NO是人体内最强有力的血管扩张物质,加速血管的痉挛收缩,同时可分泌一些抗血栓的物质,减少血栓发生。
记者:既然超声方法检测内皮功能对操作者要求很高,为确保准确性,内皮功能检测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检测方法可以避免人为操作误差吗?
胡大一教授:现阶段这个技术还是一种超声技术,它前方有个探头。一种技术对操作者培训的依赖越小越容易标准化,越容易推广。如果只有很高明的大夫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掌握,那么推广必然受限。我认为目前这种技术由于操作过于复杂,更多的依赖医生的水平,导致技术不能推广;二是重复性不好,只有把技术简化,才能使更多的医生容易掌握,而且检测的数据可靠,纵向可重复,横向可比较。
记者:现在日本UNEX的全自动检测血管内皮的方法,您认为在临床上是否改变现状更加适合应用?
胡大一教授:我觉得目前来讲它应该做一种动脉疾病的早期筛查工具。因为刚才讲,动脉内皮功能的障碍是疾病发病的上游。早期阶段,甚至在有危险因素的中年甚至青年人,比如吸烟,血压高,肥胖人群中出现。这个检查一方面能够更早期的诊断,从而采取干预措施,更重要的是单纯对患者讲危险因素不直观,患者总觉得吸烟得不得心肌梗死是几十年后的事,如果能直观发现血管有问题,更利于提高防病意识,所以我认为对糖尿病病史比较久的患者,尤其是多种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吸烟、高血压并存的患者进行筛查。我认为这个机器对推动科研也很有好处,比如说吸烟明显影响内皮功能。很多人没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甚至血脂也正常,为什么会突然心肌梗死,实际上很大原因是大量吸烟,造成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变化,而吸烟导致的内皮功能障碍,戒烟后就恢复了,用这种事实让吸烟者看到病变的过程更利于推动戒烟。评价戒烟后和使用他汀用药的效果,将来内皮功能检测会是临床研究的一个替代终点,过去我们做的都是内膜中层厚度,对于解剖学改变,我希望能有一些功能指标,能够在中青年人,有危险因素的人身上更早的使用某种药,比如他汀类,或者钙离子阻断剂类等,采用哪类药物能看到内皮功能有所改善,这可以做临床研究的一个终点,实践得出数据应是可靠、可重复,不同人操作者的结果不应相差太大,否则检测结果因不同操作者而异,不可重复,在科研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科技的进步,无创的早期检测新技术不断涌现,已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类似UNEX这些已经通过实证的无创早期检测新手段很快会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记者:临床上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往往与糖尿病并存发展,对于临床上患者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预防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您有何建议?
胡大一教授:中国现在是高血压同时也是糖尿病发病大国,目前肥胖患病率的增长和年轻化所伴随的糖耐量异常的情况,其进展速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预计到2050年,中国、印度将是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004年我国卫计委公布的数据:高血压患病人数为1.6亿,2011是2亿,2010年统计学估算糖尿病患病人数是2000万,2011年至少是4000万,也有资料说是9200万,大的估计是中国有1.5亿左右的人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美国心脏学会有一种预言:尽管美国在过去50年,大力度的控制高血压,戒烟,但是若现在不控制肥胖和伴随糖耐量异常的风险,可能会抵消上世纪控制心血管疾病并出现下降拐点的成就。中国面临的挑战更严峻,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社会环境导致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30年前来中国访问的国外专家和朋友,几乎所有有临床背景的专家和医生都会讲:一觉醒来,透过窗户观看,令他们震撼的是长安街上的自行车流。而30年后的今天,再来中国,最震撼的是自行车没有了,面前这么多汽车。运动减少,再加上饮食不健康,必然会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及早发现这些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在更早阶段进行预防:一是早期预防,二是即使没得糖尿病,但有胰岛素抵抗,也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所以这种预防已经不算太早。基于这两点,我们不但要发现糖尿病患者,更重要的是早发现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的患者。
记者:目前有一种名为eZscan的检测技术,可以不用抽血即可得知早期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对比以往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而言,这种早期筛查的方法有何特点?
胡大一教授:eZscan检测方法是基于糖尿病早期的患者,交感神经发生病变,造成汗腺功能异常,这种方法优点是无创,不需取血,且相对比较敏感,对这种筛查技术的特异性不一定要求非常高,但应该相对较敏感。它的机理是一种创新,不直接查血糖,而通过糖尿病早期患者的自主神经变化,通过汗腺的变化来进行安全无创检测,适用于广大社区、公众进行胰岛素抵抗的早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