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会议

首页 会议预告 会议新闻 专家访谈 会议服务 精华课件 会议专题
时间 地点 学科

时间:

取消选择
取消选择
  • 全部城市:

您当前的位置:爱爱医会议频道 > 心血管 > 陶军教授专访:无创:血管功能早期检测的发展方向

陶军教授专访:无创:血管功能早期检测的发展方向

时间:2012年07月06日来源:365心血管网

    记者:陶教授您好,据了解您早年留学欧洲,对血管功能早期检测方面开展了很多前沿的研究,能否谈谈您的研究情况?

    陶军教授:很高兴有机会谈一谈关于血管疾病,尤其是内皮功能和血管结构的完整性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自从中国进入了21世纪以后,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毫无疑问是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已经是我们国家的头号**,也是导致国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来看,血管内皮的完整性是一个始终环节、一个中心的关键,它参与这个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恶化和预后的全过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说血脂高、血糖高,但是现在却发现即使在血脂高、血压高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的血管内皮结构是完整的,就不生病。临床中常见的一些例子本身存在有很多的危险因素,没有疾病,更谈不上死亡,但是很多人不一定有高血压、糖尿病,却常常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导致死亡,尤其是很多精英人才的早逝令人扼腕,这是为什么?正是由于发病的关键环节在血管内皮上。通常情况下,机体存在内源性的防御机制,即在高血糖状态下达到一种平衡,这时尽管存在危险因素但不一定生病,这就提示我们对血管功能进行检测来监控并预防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要从传统的对血压血脂的评估,进一步过渡到关注血管的功能和结构。换句话说,就是要关注血管内皮的功能和结构,这才是我们积极防控的要害。为什么说血管内皮很重要?再举一个例子。我们说“衰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疾病,我记得很多年前有“衰老本身是一种病”这样一句话。那么衰老对血管来说有非常非常多的一系列变化,例如最早体现的就是动脉内膜厚度的增加,通常叫做血管衰老。如果再出现高血压,会进一步加快衰老的发展,即,衰老是动脉硬化的序幕和前奏,动脉硬化加快了衰老的进程。所以关注心血管疾病,一定要从关注心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着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今后一段时间要从这方面,尤其在方法学上要进行非常大的创新和变革,才能推进我们在临床上检测早期血管疾病的发生,并筛选一些有效的措施,从而来改善预后。血管内皮功能是很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干预。

    记者:您一直针对于血管的研究,目前多项临床研究也证实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从血管的内皮功能障碍开始,您对此有何看法?就是说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多从血管内皮功能开始的。

    陶军教授:我完全同意这样一个观点,即,血管疾病的发展从内皮开始,只要内皮是健康的,我们就不用顾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检测内皮的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创的。主要是通过动脉灌注药物,药物与血管内皮细胞中的酶结合释放NO,NO通过介导血管舒张,这就是有创的方法,具体有冠动脉灌注,股动脉灌注。这种超声检测内皮功能的方法,费用比较昂贵,且不适用于疾病早期检测,重复性差,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所以这种方法目前只是在一些专门的学院和血液中心作为基础研究用,在临床上不是特别适用和推广。第二类就是无创的方法。无创的方法概括讲又分为功能性的检测和生物化学的检测。功能性的检测是最常用的,用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以往血管内皮的功能检测,无创的血管内皮功能检测较经济。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检测结果与有创法相比,相关性好且无创。而且这种方法确实是通过流量介导来观察血管内皮功能,通过对NO的影响,这种方法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得到了推广,主要是因为用到了超声的方法,但是超声检测是用了超声操作探头,然后检测,这种技术的检测需要一名受过专业培养的临床医生,所以在临床上应用起来显得不是特别方便。除此之外功能检测还包括弹性功能的检测,或者是PWV,或增强指数AI等等,这样反应在临床上是一个指标,但是相对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就稍差于内皮功能检测,但是同样是可以作为替代的指标。超声研究水平的提升使我们可以检测血液内皮损伤等等这些可以反应内皮修复的水平的指标,这项新的指标即血管内皮细胞。这项生物的指标能够直接反应到血管修复上,例如内皮壁上确实有一项很好的治疗,内皮壁颗粒、内皮柱状细胞,同样是需要检测细胞,同样是需要培养和诱导。目前这些只是局限于实验室,但是,随着大家对这项指标的不断认识,会有一些很好的创新技术,来推动这些检测方法应用到临床。

    记者: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为了确保准确性,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目前临床上有哪些技术可避免产生的这些误差呢?

    陶军教授:血管内皮的功能检测,首先需注意的是,患者在检测前12小时不能抽烟、喝咖啡,且在检查前休息15~20分钟,使自己的精神达到一种舒缓的状态,另外,需由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因为,这是一项专业的技术,国外培养一名血管超声医生,需要在临床5年的时间,显然此培养过程非常不容易。因个体间差异是不变的,因此,重复性没必要特定一个人操作,我们希望临床上有一些新的方法来改善这些操作,需要新的科技的问世,需要带来可重复性的操作技术及设备问世。

    记者:目前国内有些医学中心开始引入一种日本的内皮功能检测仪进行实验研究工作,据您了解,这项检测可应用在哪些方面?

    陶军教授:很高兴提到了这个问题,谈到这种内皮功能检测仪器,我是三年前于日本参加国际心脏病年会时,偶然间发现了这种仪器,当时很吃惊,也很惊奇。我曾经跟公司多次联系过,希望他们能够将这种产品推介到中国来,为我们国家心血管疾病的检测和防控提供新的手段。可喜的是,这种仪器目前终于进入到中国市场。这种内皮功能检测仪给我的最深印象是,在技术和操作方面做了很大革新。以前,在操作时需要一个人拿着探头,将探头放到股动脉上,手握住探头直至达到血管大内径。内皮功能检测仪器具备固定的支架,它可以通过一个支架技术,避免带来的人为的误差,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另外就是内皮功能检测仪器重复性非常好,个体间变异非常小,同样一个人第一天测和第二天测的误差较小,说明重复性和变异性较小,所以这种方法与原来的超声检测内皮的方法原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有技术上的更新,它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更广泛的前景,进入中国的市场后,我相信会使我们国内的血管病的早期识别诊断、干预及预后,均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一定会给我们国家的老百姓带来更好的福音。

欢迎发表评论: